张波梅,中学高级教师,市“533英才工程”学术技术骨干人才培养对象,江苏省教学研究立项课题《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生语文学习策略研究》课题组核心成员(已结题),两次参加市中考命题工作。综合表彰方面,获市“优秀青年教师”荣誉称号;教学方面,多次被评为校“学科带头人”,获校“优秀园丁”奖;教科研方面,多篇论文在CN刊号上发表;指导青年教师方面,多次获校“青蓝工程”奖;指导学生方面,多次获国家、省、市级优秀指导教师奖;团队建设方面,所带领的备课组多次被评为校优秀备课组;校园基础文明建设方面,获“校园文明好老师”称号。
润物无声 育人为本
孩子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,成长中的烦恼,异性交往之间的困惑,与家人沟通过程中的矛盾,张波梅会对他们说,“别怕,有老师在,你担心什么呢?!”“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个问题,总会有办法的。”“你的想法真的很了不起,我们看看怎么让它变得更好。”……她告诉孩子们,上帝安排我们的每一次挣扎都是有目的的。有了张老师的陪伴,孩子们原本痛苦的体验变成了成长的机会,让他们实现了价值观的重塑,自我限制的突破,精神力量的锻炼,生活技能的提升……
于是家长说:“张老师,真诚地感谢您的帮助。我和孩子又谈了一次,叫她以后有烦恼可以直接向您倾诉,请您多给她讲讲人生的道理。从几次接触,无论人品、师德都让我很敬佩。”“孩子在这非常时期遇到你这样的好老师是我们的福气。”……
于是孩子说:“敬爱的张老师,每每见到您的名字,都感到心里软软的,不是回忆,不是思乡。您从来都是淡淡的,任由光落到您的碎发上,镜片上,再坦然地成为我们的光。”……
当然,教育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不可复制性。这个孩子的成功不能简单地复制到下一个孩子身上,张波梅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,让花成花,让树成树,各展其才,各成其美。
创新教学 激发潜能
为了让孩子们能得到最好的发展,张波梅在教学上不断推陈出新,比如孩子们不知道如何预习,她就带领组员们设计了预习学案,为孩子们明确了预习的方向,提高了预习的效率。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美文,孩子们不知道如何选择时,张波梅立刻和组员们编写了课外美文读书卡资料,分门别类地推介不同风格的不同作家的作品,为孩子们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大门。当名著阅读成为孩子们的拦路虎时,她又带领组员们独创了名著导读,有了导读的指引,名著阅读不再茫然无措……
“教师的工作是激发学生对人生无限的好奇心。” 除此之外,张波梅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,让孩子们在玩中学,在学中悟。比如,与音乐课合作,让孩子们为古诗词配乐;与生物课合作,让孩子写关于春天的观察日记;与地理课合作,让孩子们画一画诗人的足迹……引导学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,培养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以及对学科的理解和欣赏,全面提升孩子们的学科素养。
“如果你想造一艘船,不要抓一批人来搜集材料,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,做那个,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大海就够了。”
任重道远 笃行不怠
张波梅除了教育教学工作,还担任民盟江苏省淮阴中学支部宣传委员一职,既要做好淮中支部的宣传工作,也要参与到民盟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来,比如参加在贵州省毕节六中开展的“农村教育烛光行动”义务支教活动等等。作为民盟的一员,她表示要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,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。
因为热爱,所以幸福。因为热爱,所以坚守。因为热爱,所以奉献。爱文学,爱孩子的张波梅以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的追求:
品读一切的美好
品读一切的苦难
在汉字的世界里
我流连 再流连
从爱上文学的那一刻起
执子之手
与子偕老
卸掉所有的盔甲
卸掉所有的欲望
在教育的天地里
我向上 再向上
从成为老师的那一天起
只问耕耘
不问收获